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毕业、华为任职、一作发Nature:往前走,坚定就行

清华大学 2023-09-29

毕恺峰

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2016级本科生

2020年毕业后加入华为

成为一名工程师

3年后,他作为第一作者

在Nature杂志发表论文

 

这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公司

首篇作为唯一署名单位的Nature正刊论文

这一研究成果

让“几分钟”就完成7天天气预报

成为可能

 

毕恺峰加入华为云后

曾“半年内连升两级”

目前已是主任工程师

看似一路顺风的成长历程

其实也曾有迷茫

如何找到心中热爱、一往无前

毕恺峰分享了他的故事



1

人生迷茫→点燃热情,他曾经历了这些



2016年,毕恺峰高考考入清华

进入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

(以下简称“钱班”)学习

“很多同学都特别聪明且勤奋

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这是毕恺峰进来的第一印象


毕恺峰


他说,钱班给同学们打下了

扎实的数理基础

大量的学习训练和经验

为学生未来“起飞”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自己所热爱的领域到底是什么?

刚来不久的毕恺峰有些迷茫

“解题、公式、做题、解题……

公式是否还有能改进的地方?

是不是很多‘好果子’

都已经被‘前辈’摘走了

我还能做些什么?

前面的路怎么走?


迷茫

这时候的毕恺峰

好像“不是特别喜欢学习”

确切地说

他有点找不到自己心中的“意义”了


好在“一心”

是钱班培养模式的核心

旨在帮助学生找到激情

“钱班不是从课程、知识点出发

而是抓住一个问题

让学生投入学习背后的

内在动力到底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班”首席教授郑泉水说

“假如钱班只抓一件事,抓什么?

那就是帮助学生

点燃内心、找到热情所在


为此,钱班为低年级学生

开设了创新课程

围绕学术前沿、国家战略、产业前端的

一系列重大问题,就相关领域内

意义重大、富于挑战性与颠覆性

本科生有能力深度参与并作出突破的问题

进行深入探讨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找寻科研灵感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钱学森诞辰110周年!清华这个“班”向他致敬!》


“钱班鼓励我们大胆做研究

这很好地激发了我们的热情

也让我逐渐找清了前方的路”

毕恺峰说,从大一到大四

人人都会努力参与到科研中去

钱班降低了本科生做研究的门槛

不设专业限制,给予学生

充分的选择空间和尝试机会

即“进阶式研究学习体系”


“我们一边慢慢开始

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一边主动、深入地学习所涉及的知识点

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和能力体系

就这样一步步构建起来



2

保持初心→大胆探索,新的世界开启



自2018年开始

郑泉水院士带领钱班与华为公司合作

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

取得卓越成效

2019年,华为公司与清华学堂班

通过新生开放日华为Fellow授课

暑期学校、高年级本科研究员等方式

进一步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


清华与华为签署合作协议


“在本科阶段能够有机会

有这些学习机会是非常有价值的

既可以将理论课上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

也可以有机会

让自己更多思考以后的职业方向

郑泉水说


2019年,毕恺峰进入华为实习

“氛围自由且包容

且像学校一样有朋辈相助

我们组三分之一都是清华校友

他们有非常成熟的科研经验

手把手带着我一关一关往前闯

可以说受益颇多”


“我非常感谢郑泉水老师

围绕未来选择

他曾经跟我进行了深入交谈

听到我很喜欢华为的氛围

他还鼓励我把毕业设计

与华为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鼓励我保持探索的果敢和勇气

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毕恺峰说


实习结束后

毕恺峰顺利被华为录取

入职不久后

他勇挑重担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

半年破格晋升两级


毕恺峰特别提到

他感受到清华和华为有着一些相同的理念

那就是做科研“都不功利”

鼓励保持“初心和好奇

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坚持“做落地的事

努力“为社会做出一些实事

这也成为他所追寻的方向


3

选定方向→不辞辛苦,结果“意外”喜人



2020年底

毕恺峰开始涉足AI科学计算领域

在做了许多科学计算课题的调研后

2021年下半年他选定了AI气象预报

盘古气象大模型的研究

也始于2021年


人们日常看到的

每日天气预报、极端灾害预警

气候变化预测等均属于“数值天气预报”

依赖高性能计算和复杂的物理模型

因此瓶颈问题也比较突出


但AI天气预报也存在问题

比如,在数值方法应用最广泛的中长期预报中

现有的AI预报方法精度有显著差距

并受到“可解释性欠缺”“极端天气预测不准”

等问题的制约


毕恺峰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

从欧洲气象中心下载了超过200TB的再分析数据

并且利用早期的10年数据

逐步搭建起AI气象预报的训练框架

有了一定的调参经验后

2022年中旬,他开始在40年数据上做实验


“我们使用了全球40年的天气数据

用200张GPU卡进行预训练

大概训练了2个月左右的时间

训练出了参数量达到亿级的盘古气象大模型

论文通讯作者、华为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田奇说


结果出乎预料地喜人

盘古气象大模型对1小时-7天预测精度

均高于传统数值方法

(对比欧洲气象中心的IFS系统)

同时盘古气象大模型在一张V100显卡上

只需要1.4秒就能完成24小时的

全球气象预报

相比传统数值方法

预测速度提升了10000倍


Nature论文


7月6日

毕恺峰和同事们的这篇论文

发表于Nature杂志

介绍了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研发团队研究成果

《三维神经网络用于精准中期全球天气预报》

报告了业内“首个在中长期气象预报上

精度超过传统数值预报方法的AI模型”


3位来自气象领域的专家审稿人

对该成果均给出高度评价

其中一位审稿人称赞:

“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让人们

重新审视气象预报模型的未来

模型的开放将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同时在今年3月

盘古气象预训练模型已公开

“这意味着每个研究者都可以在个人电脑上

花几分钟就能完成未来7天的

高分辨率全球天气预报

论文主要完成人之一、华为云高级研究员谢凌曦说


欧洲中期预报中心

也已经在官网上线盘古的实时预报

所有人都可免费查看


(网址为:https://charts.ecmwf.int/products/pangu_medium-z500-t850?base_time=202307201200&projection=opencharts_europe&valid_time=202307201800)


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

在天气预报中的亮眼表现

让人不禁好奇

AI预报会取代传统预报吗?


毕恺峰和同事们表示

对传统预报不是替代,而是互补

盘古大模型的目标要让每个行业、企业

乃至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专家助手

让工作更高效更轻松

AI气象预报还存在诸多缺陷

前方的路还有很长

他们希望能有更多同仁一起

探索AI在气象预报

以及更广阔的科学领域的应用


“这次成果是

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

毕恺峰说,团队的最初目的都不是发文

而是在踏踏实实地共同围绕一个

切实想做的、有挑战的问题

开展“整段性的研究”

这种类型的研究特别享受且有魅力


“我喜欢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

经历过失败但不难过

成功可遇不可求

因为‘人生处处有意外’

我认为过程是最重要的


对于未来,毕恺峰说

很多研究方向都还在继续推进

顺着往前走就是了

“别想太多,坚定就行”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185-3



文 | 赵姝婧

素材来源 | 科学网

封面图设计|王楚芊

鸣谢 | 航院

编辑 | 赵姝婧

审核 | 许亮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

thuxwzx@tsinghua.edu.cn


往期精选




躲进书里过夏天,请收藏清华暑期书单!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回家乡去!兑现一个诺言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去攀登!水网事业的“长城”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